為什么說
土壤修復很重要?來和小編一起看看吧!
隨著工業化的不斷推進,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的提高,但隨之而來的污染也是不斷的在擴散。在改革開放后的四十多年的時間中,我國的工業化水平在不斷的提高,和世界各國的差距也在不斷的縮近,但是這個過程中所付出的代價不可謂不深刻,我國的自然環境遭到了極大的破壞,不管是水源、土壤還是空氣等,都受到了極為嚴重的污染,不少地區還出現了白血病村、癌癥村等。但是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對生態環境的越發重視,對于環境的治理也在不斷的加強,其中土壤修復也逐漸的在加快。
土壤修復及修復方法
土壤修復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復正常功能的技術措施。在土壤修復行業,已有的土壤修復技術達到一百多種,常用技術也有十多種,大致可分為物理、化學和生物三種方法。土壤修復的發展歷史是從20世界80年代開始的,*由西方的一些發達國家開展了相關的研究。我國的土壤修復是從2014年正式開始的,2014年國家發布了《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》,我國的土壤污染超標率達16.1%,對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有著極為不利的影響,在接下來的時間中,國家逐步牽頭開展了土壤修復行業的發展。
當下土壤修復的方法主要有物理、化學和生物三種,各自又有著多種不同的方法。常用的土壤修復方法有熱力學修復技術、熱解吸修復技術、土地填埋法、堆肥法、滲透反應墻、植物修復等。但是由于土壤污染的來源十分的復雜,各種污染物質交雜在一起,單一的修復方法很難達到*去除污染的效果,此外也有一些方法修復的土壤也不能夠再用于農用,如固化修復技術、玻璃化修復等。
土壤修復的意義
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,糧食的需求量也是十分的龐大,而能夠產出糧食的土地對我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但據不*調查,當下全國受污染的耕地約有1.5億畝,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萬畝,固體廢棄物堆存占地和毀田200萬畝,合計約占耕地總面積的1/10以上,每年因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達1200萬噸,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。
土壤的污染也可以通過植被-生物-高等生物這樣的生態鏈,從而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。當人體食用在受污染的土地中種植出來的糧食以后,各種污染物質會逐漸的在人體中聚集,最后導致人體系統的病變,我國之前的很多白血病村、癌癥村也就是這樣出現的。但當下我國的土壤修復技術長期停留在實驗室水平,較缺乏經濟有效的土壤修復產業化成熟經驗,推動土壤修復技術的逐漸商用,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。